從生嚼到煮食,茶都經歷了哪些演化?
茶友網首頁 個人中心
下載APP 下載APP
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
一頭大象-普洱茶

從生嚼到煮食,茶都經歷了哪些演化?

誰發(fā)現(xiàn)并利用了世界上最早的”茶“?古往今來,很多人都愿意相信是“神農”,問及原因,則是那句據(jù)說來自《神農本草》的”神農嘗百草,日遇七十二毒,得茶而解之”。

實際上,如果我們真的查閱古籍,會發(fā)現(xiàn)一個尷尬的事實:這句話不僅在現(xiàn)存的各個版本的《神農本草》、《神農本草經》中沒有出現(xiàn),在《本草蒙筌》、《本草崇原》、《本草行義》等古籍上也毫無蹤影。

作為中國古代農耕與醫(yī)藥之神,“神農”實際上是我國早期農耕與醫(yī)藥形成時期的一種神話傳說,是古代勞動人民的一種象征性存在。

在真實的歷史中,人們對茶葉的認識和利用,最早是由發(fā)源地的先民開始的,并隨著人類活動的不斷擴展而傳播,逐漸發(fā)展成了今天我們熟知的茶葉。

而先民們最早發(fā)現(xiàn)的“茶”,和如今“從茶樹上采摘下來的幼嫩新梢經加工制成的產品”定義,完全是兩種東西,期間經歷了“生吃干嚼”、“煮熟為食”,“藥用提神”,“品鑒沖泡”等變化,整個認知演變期長達數(shù)萬年。

生吃干嚼的美味樹葉

距今約100萬年前,尚未學會用火的原始人類在叢林中遇到了茶樹,并認識到茶樹的鮮葉是一種食用后解渴、回甜(源自茶葉里含有氨基酸、糖分等成分)的“美味樹葉”。

更妙的是,茶樹是常綠植物,葉片壽命在一年以上,在天寒地凍,食物短缺的隆冬時節(jié)是非常好的食物,由此人類開始利用茶葉,最早的原始生食茶葉時代開始了。

而這種生食茶葉的習慣,在如今一些古老的茶山民族中的飲食中依然能看到,比如基諾族就有將鮮嫩茶葉搓揉后拌入黃果葉、辣椒、大蒜、酸筍、酸螞蟻、白生等調料使用的“涼拌茶”,再比如拉祜族的糟茶,布朗族的酸茶等等。

距今約170萬年前(一說73萬年前),云南元謀人已經學會了簡單用火,距今約50萬年前,原始“北京人”已經學會了保存火種,火的利用是人類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,也極大地改變了原始人類食用茶葉的方式。

對于原始人來說,生食茶葉雖能生津解渴,但也有很強的苦澀,而經過炙烤后的茶葉,草腥氣和苦澀味等低沸點芳香物質已經蒸發(fā),更加香甜可口,于是這種做熟的茶葉很快就取代了生食茶葉的位置。

在熟吃茶葉的最初階段,人類雖學會了用火,但并不會制作并使用容器,這一時期主要為使用天然器具燒食,比如石板,竹筒等,這一習俗也流傳至今,成為了云南佤族的“鐵板燒茶”,拉祜族、傣族、哈尼族的“竹筒茶。

而在與茶的親密接觸中,茶山地區(qū)的原始先民發(fā)現(xiàn)了茶葉的藥理作用,并將這種既能食用,又能解除病痛的長壽植物奉為“神”,由此開始了最早的茶崇拜。

在農耕文明前期,布朗族、德昂族等藏緬語系族群,就會以古老的茶樹為原始崇拜對象,并尊稱其為“茶樹之母”、“茶祖”、"茶王"等等。

布朗族古經文《奔悶》中,就有著茶祖帕哎冷的遺訓:給你們牛馬怕遭災死光,給你們財寶怕用完吃光,那就給你們這些取之不盡、用之不竭的茶樹啊。

德昂族的創(chuàng)世神話《達古達楞格萊標》也提到,是始祖茶樹創(chuàng)造了日月和萬物,并以102片茶葉化作人形,大地上才有了生靈,并視自己為“茶的子孫”。

除此之外,佤族的《新谷頌詞》、拉祜族的《種茶歌》,以及哈尼族的創(chuàng)世傳說中,都記錄著祖先們的“茶崇拜”、“茶圖騰”、“茶祭祀”等文化。

煮制雜食的苦澀蔬菜

容器出現(xiàn)以后,煮食茶葉便成為了主流,這一時期的煮茶方式先后經歷了“食湯”、“食葉”、“湯葉并食”等不同形式,最后以苦澀味少的“燙吃”形式固定了下來。

不過,遠古時代的煮茶,和如今所說的煮黑茶,煮老白茶等依然存在很大的區(qū)別,當時依然把茶葉看做一種食材,煮制時會加入各種蔬菜和調料“雜食”,這種方式流傳甚久,一直到唐朝陸羽創(chuàng)制《茶經》后,人們的思想才發(fā)生大的轉變。


正是因為此時對茶葉的混用與雜食,早期文獻記載茶時,對茶的認識也存在混淆不清、所指不明、名稱眾多的情況,我們在考證時需小心考證,把茶問脈。

據(jù)統(tǒng)計,有文字可以考證的“茶”名稱,就有“茶”、“詫”、“茗”、“苦荼”等20多種,這還沒算上云南茶山民族,濮人后裔的各種俚語和方言。

以茶當菜,煮制食用的飲食方式,在如今的云南各地都有保留,比如布依族、瑤族、彝族都會制作一種將油,茶,調料混合炒制的“打油茶”,更出名的還有大理白族的“三道茶”,迪慶和麗江藏族的酥油茶等等。

“我們與自然環(huán)境最親密的接觸,發(fā)生在我們把它吃下去的時候?!背圆杌蛟S并不純粹,但卻是茶葉發(fā)展最重要的階段之一,也正是通過食用,人類與茶葉建立起了親密的關系,才在這之后發(fā)現(xiàn)了茶葉的諸多功效,由此進入了茶的藥用時代。

距今約8000年前,華夏地區(qū)進入農耕時代,社會生產力迅速發(fā)展,食物種類也大大增加,但作為食物的茶葉,卻逐漸受到了原始先民們的冷落。


原來,雖然茶葉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、糖分等鮮味物質,但也含有咖啡堿,兒茶素等收斂性物質,嚼食和煮制時都會產生較強的苦澀,當時的人們對苦澀有著本能般的排斥,于是茶葉作為食物的頻率就漸漸減低。

而又是什么原因,讓“茶”最終成為了華夏人民的國飲呢?各種古籍和史料都標明,是茶自身最重要,又是最基礎的一個功能——藥用。

下篇專題文章,我們來聊聊茶的藥用時代。

來源:陸離茶寮,信息貴在分享,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(lián)系刪除